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《新闻传播史论》大纲
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
一、考试性质
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。其中新闻传播史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必考科目。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,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比较扎实的新闻传播史论基础,以利于进一步深造。
适用对象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。
二、考试学科范围
考试范围:中国新闻史、外国新闻史、新闻理论、传播理论
三、评价目标
(一)了解中国、外国新闻事业产生、发展和演变的过程,初步掌握各历史时期主要新闻媒体、著名新闻工作者、重大新闻事件与新闻现象的基本情况,并能给以历史的分析与评价。把握新闻事业在变化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规律;能借鉴历史说明现实。
(二)准确理解新闻学基本原理,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新闻理论,运用有关原理解决新闻工作实际问题。
(三)较全面地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,能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现实传播现象。
四、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
(一)答卷方式:闭卷,笔试。
(二)答题时间:180分钟。
(三)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:
新闻史部分:50分
新闻理论部分:50分
传播理论部分:50分
(四)题型与所占分值比例
1、新闻史部分:名词解释10分;简答题20分;论述题20分。
2、新闻理论部分:名词解释10分;简答题20分;论述题20分。
3、传播理论部分:名词解释10分;简答题10分;论述题20分;综合应用题10分。
(五)参考书目
1、吴廷俊:《中国新闻史新修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8年8月版
2、张昆:《中外新闻传播史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8年10月版
3、程世寿、刘 洁:《现代新闻传播学》,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0年7月版
4、申凡、戚海龙主编:《当代传播学》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,2000年版
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
一 新闻史部分
中国新闻史
1、绪论
[1] 中国环境与中国媒介。
[2] 中国媒介的生长特征。
2、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。
[1] 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。
[2] 朝廷官报的历史沿革、编发与管理。
[3] 非法民报的特征及意义。
[4] 合法民报的出现与特征。
[5] 对中国古代报纸的评析。
3、西学东渐与在华外报。
[1] ******战争前在华外报的出现。
[2] ******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。
[3] 在华外报的报刊业务和办报思想。
[4] 对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。
4、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韧。
[1] 官方的译报活动与代表性的译报思想。
[2] 洪仁玕的新闻思想。
[3] 早期国人创办的一批近代报刊及其命运。
[4] 王韬与《循环日报》。
[5] 报刊政论文体的创始与报刊政论时代的开端。
[6] 国人办报发轫的原因。
5、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的开端。
[1] 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。
[2] 梁启超前期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。
[3] 时务文体与耳目喉舌论。
[4] 严复、唐才常、谭嗣同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。
[5] 汪康年的报刊业务改革。
[6] 清末的新式官报。
[7] 早期政治家办报的初衷。
6、改良革命双重奏与政党报刊斗争。
[1]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的办报活动与报刊思想。
[2]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活动情况。
《中国日报》与革命派早期的报刊活动(1905年以前)。
《民报》与革命派中期的办报活动(1905至1907)。
“竖三民”、《大江报》与革命派后期的办报活动(1908至1911)。
[3]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。
[4] 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。
7、民初混乱与新闻事业的被动进步。
[1] 民初新闻事业的无序发展。
[2] 黄远生和邵飘萍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。
[3] 报纸副刊的发展。
[4] 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原因、标志。
8、文化运动与启蒙报刊。
[1] 陈独秀、胡适、李大钊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。
[2] 《新青年》与《每周评论》。
[3] 毛泽东与《湘江评论》。
[4] 周恩来与《天津大学联合会报》。
[5] 启蒙报刊的业务改革。
[6] 中国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的发端。
[7] 启蒙报刊的特点。
9、大革命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黄金发展。
[1] 中国无产阶级报刊的诞生。
[2] 瞿秋白的新闻活动与对中共党报理论的贡献。
[3] 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报刊。
《政治周报》,《热血日报》。
[4] 私营报刊的发展。
《申报》、《新闻报》的发展。《世界日报》的创办。《大公报》的续刊。
[5] 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出现与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。
[6] 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。
10、两极政治环境下的新闻事业。
[1] 国民党的新闻事业与新闻统制。
[2] 共产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艰难生存。
国统区革命的新闻报刊:《布尔什维克》的出版、左翼新闻活动。
根据地的新闻事业:“红中社”、《红色中华》报、《红星报》。
[3] 私营企业报的分化与发展。
史量才与《申报》、《大公报》的新态度、《益世报》、《立报》、张竹平的新闻活动。
[4] 抗日救亡时期革命的新闻传播活动。
范长江的西北采访与延安之行。
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活动与新闻出版思想。
胡适在报刊上的努力。
11、抗战烽火中的新闻事业。
[1] 国民党新闻中心内迁与重建
[2] 国统区革命的新闻传播业。
《新华日报》,“青记”,“国新社”。
[3] 《救亡日报》的创办与特征,《重庆各界联合报》的创办。
[4] 解放区的新闻事业。
延安的报刊。《解放日报》的改版与解放区新闻界整风改革。
新华社的加强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。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活动。
12、两级对决中的新闻事业。
[1] 抗战胜利后的新闻界。
[2] 全面内战爆发后的新闻界。
[3] 储安平与《客观》、《观察》。
[4] 毛泽东、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指示。
13、新中国成立与新闻事业一元格局形成。
[1] 社会主义改造和一元党报体制的建立。
[2] 两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与新闻工作改进。
[3] 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。
[4] 1956年新闻改革。
14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与新闻事业曲折发展。
[1] “鸣放”与“大跃进”中的新闻界。
[2] 政治家办报。
15、“文化大革命”与黑暗新闻业。
[1] 文革小报。
[2] “革命新闻体制”的弊端。
16、走进新时期与新闻事业新篇章。
[1] “真理标准”问题的讨论。
[2] 新闻工作的全面改革。
[3] 市场经济与新闻事业。
[4] 加入WTO与新闻事业的新变化。
外国新闻史
1、新闻传播的起源。
[1] 口头新闻传播。
[2] 古代西方的手书新闻传播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。
2、世界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。
[1] 世界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。
[2] 集权主义报业理论。
[3] 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。
[4]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
3、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
[1] 英国和法国革命时期的报刊。
[2] 新闻自由传统的确立。
4、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与独立报业的崛起。
[1] 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和特点。
[2] 美国大众化报纸的勃兴。
[3] 《泰晤士报》和《纽约时报》。
5、世界通讯社的出现和发展。
[1] 通讯社的性质与类型。
[2] 西方四大通讯社。
[3]当今世界的主要通讯社。
6、无产阶级报刊事业的兴起与发展。
[1] 马克斯恩格斯的报刊生涯与报刊思想。
[2] 巴黎公社的革命报刊。
[3] 列宁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。
7、黄色新闻。
[1] 黄色新闻的历史渊源与特征。
[2] 美国的黄色报纸。
8、报业垄断化的进程。
[1] 西方主要国家的垄断报团。
[2] 报业垄断的结果和评价。
9、世界广播时代的开始。
[1] 广播的发明与发展。
[2] 欧美主要国家的广播事业。
[3] 对外广播事业的兴起。
10、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的确立。
[1] 十月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。
[2] 苏联的新闻体制及其特点。
11、突入电视时代。
[1] 电视的发明与发展。
[2] 四种电视事业体制。
12、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。
[1] 世界新闻的不平衡状态。
[2]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歧。
[3] 斗争的成果及未来展望。
二、新闻理论部分
1、绪论
[1] 新闻学研究的三阶段:报学研究、新闻学研究、新闻传播学研究
[2] 新闻传播学的定义、新闻传播学与传统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关系
[3]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
2、 新闻本体论
[1] 新闻的本源与新闻的定义
[2] 新闻的特点
[3] 新闻价值及其构成
[4] 新闻信息:定义、特征、新闻信息量
3、新闻传播论
[1] 新闻传播的模式和新闻传播要素
[2] 新闻传播的原则:社会公益原则、集团利益原则、时效性原则、受众最大化原则、针对性原则和适量性原则
[3] 新闻传播的功能:基本功能、直动功能和连动功能
[4] 新闻传播的效果:分类、影响效果的变量
4、新闻事业论
[1]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特征
[2] 新闻事业的媒介系统演变及影响
[3] 新闻事业的体制:定义、中国新闻事业体制变革轨迹、当今中国新闻事业体制特点
5、新闻记者论
[1] 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
[2]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
[3] 新闻记者的素质
6、新闻受众论
[1] 受众含义及地位
[2] 有关受众的基本理论
[3] 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
[4] 受众权益内涵及受众权益保护
7、新闻舆论导向
[1] 新闻事业与新闻舆论
[2] 新闻舆论导向的含义与内容
[3] 新闻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形式
8、新闻自由论
[1]“新闻自由”的由来
[2]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
[3]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不同的自由观
[4]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自由
[5] 新闻自律
9、新闻舆论监督论
[1] 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
[2]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与对象
[3]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
[4]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方法
10、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论
[1] 新闻传播社会控制的含义及其特征
[2] 媒介产业化的动因
[3] 新闻传播社会控制因素内容及其控制方式
11、新闻媒介产业论
[1] 媒介产业的含义
[2] 媒介产业经营管理模式与组合模式
[3] 中国特色的媒介经营管理模式
三、传播理论部分
1、传播
[1] 传播的定义
[2] 传播的基本类型
内向传播,人际传播,组织传播,大众传播。
2、传播学
[1] 古代传播研究的萌芽
[2] 近代传播研究的背景
科学的背景,社会形势的背景,传播技术发展的背景。
[3] 传播学的确立
现代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原因,传播学奠基人及他们对于传播学的贡献,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层次。
[4]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:传统学派,批判学派。
[5] 发展传播学
3、传播者
[1] 传播者的类型与特征
[2] 传播者的任务
[3] 传播者的权利与责任
[4] 记者与信源关系的三种情况
4、受众
[1] 受众的类别与特征
[2] 受众的接收动机
[3] 受众的权利
[4] 反馈
[5] 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
个人差异论,社会类别论,社会关系论,文化规范论。
[6] 受众的选择心理与选择行为
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:选择性注意,选择性理解,选择性记忆。
受众对媒介形式的选择性:需要程度,难易程度,成本高低。
5、传播媒介
[1] 传播媒介的概念
[2] 大众传媒各自的特征
报纸的特点,广播的特点,电视的特点,网络的特点。
[3] 网络传播媒介
[4] 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
麦克鲁汉的理论,对麦克鲁汉理论的评价
6、传播内容分析
[1] 信息的概念
[2] 符号的定义
[3] 符号的类型与特点
[4] 编码与译码
[5] 语义分析在传播中的应用
[6] 内容影响受众的理论
模仿论,含义结构论,强调信息来源的理论,感性诉求与理智诉求的理论,强调内容的一面理或两面理的理论。
7、传播的效果
[1] 枪弹论
[2] 有限效果理论
[3] 适度效果理论
适度效果理论的概念,使用与满足模式,议程设置理论。
[4] 新强效力论
沉默的螺旋理论,社会期待理论。
[5]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
信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,传播对象对传播效果的影响,传播环境对传播效果的影响。
8、传播功能
[1] 传播功能的早期研究
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,赖特对三功能说的补充,拉扎斯菲尔德的三功能说,施拉姆的传播功能说。
[2] 传播的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
传递信息,社会沟通,社会整合,社会教育,消遣。
[3] 传播的消极作用与虚拟功能
9、传播控制
[1] 传播控制的必然性
[2] 传播控制的思想
[3] 传播的内部控制
布里德潜网说,对传播者的控制,对传播内容的控制,对传播渠道的选择。
[4] 传播的外部控制
经济控制,政治法律控制,道德控制,习俗控制,宗教控制,受众控制,技术控制。
10、传播的模式
[1] 模式及其功能
[2] 传播模式的产生
[3] 传播模式涉及的理论
传播模式与结构主义,传播模式与“三论”。
[4] 线性模式
拉斯韦尔的5W模式,香农——韦弗数学模式。
[2] 控制模式
奥斯古德——施拉姆模式,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,德弗勒模式。
[3] 社会系统模式
赖利夫妇模式,马莱茨克模式。
[4] 互动传播模式
11、传播学研究方法
[1] 传播学研究的程序
[2] 实地调查法
[3] 控制实验法
[4] 内容分析法
[5] 个案研究法
|